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环球今热点:星球推荐|暖泉计划:影响当代生活的 20 种主张

来源 : 品牌星球BrandStar    时间:2023-01-14 09:45:18
*品牌星球推荐语品牌星球的伙伴「一筑一事」近期发布了年度专题「暖泉计划」——中旅成都海泉湾联合一筑一事推出,旨在基于现象观察与开发实践,在生活方式领域发掘更具有生长力的品牌与机构,持续推出观察报告、线下特展、思想聚会等内容。 本篇以关键词「生长力」为核心,提炼并归纳了展现生长力的 20 种「生活主张」。方便大家一起回顾过去一年里,生活方式领域发生了哪些趋势和代表性案例?‍‍‍

*一筑一事编者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迈入2023,各种跨年演讲此起彼伏,从某种意义上,本文也相当于一场生活方式领域的“跨年演讲”。

体量上,20000字、300张图片,是我们常规“长文”的近10倍;内容上,我们提炼4个“生长密码”,研讨20种“生活主张”,谈及70余个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品牌,相当于把一组年度专栏“塞”进一篇文章,作为一个系列的起始。

请查收这份沉甸甸的新年干货。

-

2023,“生长力”有多关键?

过去三年,从社区营造到商业场景,从文化创意到生活方式,理想主义者们经历着极其现实的大浪淘沙。

但另一方面,在更大的“向上”趋势下,些新生势力也在推陈出新、逆势而上

#家居选购从大型卖场走进小型买手店

#社交场景从咖啡馆和书店蔓延至营地和户外

#青年文化下的热门潮牌层出不穷

#宠物精养群体逐年攀升

#餐饮品牌开始办展览、出杂志、做市集

#生活好物快速汇成策展式集合体……

伴随着“卷不动了”的呼声,在竞争从产品扩大到内容、社群、设计,乃至跨界能力与社会公共意识的当下,生活方式营造成为了一场综合实力的马拉松式的较量

我们发现那些具备更强研发、跨界和内容输出力,能快速生长迭代的品牌逐渐弯道超车,我们将它们的共性理解为“生长力”——

一种快速感知和贴近人的真实需求,基于现实生活灵活调整,从而更好应对环境变化的可持续发展力。

站在2023年的起点,作为持续“观察者”的一筑一事,与作为美好生活“营造者”的中旅成都海泉湾共同发起“暖泉计划”——

这项共建计划希望基于现象观察与开发实践,在生活方式领域发掘更具生长力的品牌与机构,持续推出观察报告、线下特展、思想聚会等内容,并通过事件、场景营造等形式,持续带来温暖、向上的生活提案。

本文以生活方式领域的“生长力”为核心,基于当代生活中物质、精神需求的变化,提取出4个“生长密码”,并以之为标尺,从数百种生活方式类型所构成的谱系中归纳出更展现生长力的20种“生活主张”

我们相信,这篇沉甸甸的文章足以让关注生活方式领域的你,一文了解当下有代表性的趋势及案例。

“自然系”成为重要的时代元素,融入各类潮流趋向。

它的驱动力包括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普遍焦虑,在长久的城市生活中与自然原始状态的链接缺失,对身心健康和愉悦的追求,共情能力和公共意识的增强等。

它带来了有机与可持续的风潮。“闲置循环”成为小红书2022年笔记数量同比上涨最多的内容,增加了近814%;“简法生活”,这种更理性、更追求实用的消费观开始受到欢迎;年轻人从“抛弃型消费”转向“惜物式消费”,复古、二手成为热门选择;类似FREITAG、多抓鱼等以循环、可持续为特色的品牌受到更多关注。

从上至下依次为:以升级再造(Upcycling)为特色的FREITAG(图自网络);越来越受欢迎的经典中古家具(图自网络);接力公益&善淘Buy42慈善商店(摄影:Simon©ZSDC)

在它的影响下,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和自然的距离在不断拉近。自然教育成为亲子互动的新趋势;户外运动盛行,即便是非户外爱好者,在内容和流行风格的影响下,也愿意到自然野外进行“轻尝试”;一些位于更原始自然环境的目的地,包括某些和主要城市通勤距离在四小时以上的偏远民宿也开始成为热门选择。

泛户外生活方式品牌丸露营推出的系列冬季自然研学课程 (图自丸露营)

而自然与户外更从一种体验内容转变为受欢迎的风格和时尚元素。它们作为流行元素,在时尚服装、家居配饰等多领域中大放异彩;鲜植、水培植物、块根植物等鲜活的生命力产品开始被当作情绪能量补给品;在商业空间中,“公园化”也开始成为热门趋势。

以“公园式商业”为特色的REGULAR源野

压力释放与潜能激发正成为新的生命链接点。

它的驱动力包括公共环境焦虑下的健康意识提升,尤其是心理健康认知的普及让压力释放成为普遍需要,身心的亚健康状况被自我接受,年轻人对自我认同的需求升级等。

在其影响下,运动成为释放压力的新途径。作为对身心承受力有较大要求的运动类型,马拉松也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2022年成都马拉松规模达到三万人;当代青年更想借助运动“告别EMO”,“减压放松”已成为当代青年的第二大运动诉求;“看运动”式排解健康焦虑也成为典型现象。

2022成都马拉松的现场盛况 (图自网络)

而在其中,户外运动与极限运动也成为新的“能量补给”。享受性不强的“自虐式度假”成为热门选择,登山徒步成为最受欢迎的假期旅游方式之一,“小众登山徒步路线”成为热搜内容;滑雪、攀岩、跑步、骑行、飞盘等运动项目受关注程度大幅增加;陆冲、桨板等新兴小众运动也在成为年度流行运动。

从上至下依次为:成为年度消费热门的陆冲和桨板(图自网络);骑行与自行车改装也正在成为新的城市风潮 (图自EDS)

在地传统文化正在强势参与定义流行。

它的驱动力体现在“Z世代”越来越认同在地传统文化,并逐渐带动消费主流,新兴品牌及创意人的加入让传统看上去更潮更酷,舶来美学的审美疲劳,以及对文化根底的群体性反思等。

在其推动下,中国独特的工艺、材质、口味、气味正在全面渗透日常生活。譬如地方风味在餐饮中的流行;新式茶饮成为受欢迎的社交场景和生活潮流;传统手工艺品开始重新进入日常;文房四宝成为“文房四潮”,小红书笔记数量同比上涨239%;“华流穿搭”成为销售热门关键词。

民艺再造品牌自然造物将传统民艺与当代设计结合推出的产品,颇受当代消费者欢迎 (图自自然造物)

而在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上,更在从元素堆叠向意境营造进阶。人们不再满足于一次性的国风体验,而是体验全套、立体的中式生活。中式所代表的柔和审美与松弛平和的社交氛围,与自然户外亲近的环境,激发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潮流,“围炉煮茶”就是户外与传统文化的延伸和融合,“吃茶去”在小红书2022年内容产出同比增加了532%。

从上至下依次为:位于REGULAR源野的tazaTe大地茶场(摄影: Simon©一筑一事);tea"stone成都店室外花园 (图自tea"stone)

同时,在地与传统的复兴也不止“国风”,更包括对“本地”的重新发现。疫情让人们重新关注社区、关注邻里人际关系,“附近性”和“在地化”正在消费中回归;小红书也提出“近邻升温”和“吃地道风味”,只有本地人知道的小馆子成为年轻人的新探索目标;城市更新话题、老社区被更多关注,人们开始参与更多社区活动。

来自小红书《2023年度生活趋势》

向内的共鸣和疗愈可能是下一个关键阵地。

它的驱动力包括新一代群体的普遍心理亚健康状态、浮躁情绪的泛滥与信息过载、年轻人在竞争白热化和“风险社会”时代下对大环境的无力感等。

在其影响下,近年来,抄经、正念、颂钵等“新式疗愈”成为流行。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冥想、瑜伽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各类线下体验空间中也越来越注重引入疗愈元素;“松弛感”和“反精神内耗”也正在成为广受共鸣的生活主张。

在睡眠障碍和焦虑成为普遍问题的当下,音钵、手碟等声音系疗愈体验大受欢迎 (图自网络);瑜伽也正在成为都市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图自阿什塔瑜伽)

年轻人开始寻求自我秩序重建的同时,重视内在也开始成为新的品牌趋势。越来越多品牌开始重视对消费者内心世界的关注和疗愈,通过展览、品牌刊物等形式输出人文关怀和情绪价值。

主打健康、运动、瑜伽元素的lululemon是各路品牌跨界首选,啤酒、汽车、手机、美术馆都热衷于和他们共同探讨疗愈和健康生活方式 (图自网络)

在当代进一步细分的数百种生活方式类型中,自然、潜能、在地、内在作为内驱因素催生了一系列类型的演变,有的从小众边缘走向主流中心,有的从耳熟能详走向了脱胎换骨

从基本到复合、从物质到精神、从感官到领悟、从单点到多线,我们筛选了以下20种生活主张

餐饮“明星”里,“民族风”为何越来越多?

●做出“独立杂志质感”的云南菜、凯里酸汤口味的bistro、大漠风味、藏地火锅......伴随着传统文化新表达的大潮,一些地方民俗风味打底、美学功底和产品力加成的餐饮品牌/空间开始崭露头角其中一些甚至带动了地方文化的流行。

究其根底,一方面来自品牌端对差异化要素的考验,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者端对“文化慰藉”的需求,更具烟火气、原生文化感、特色风情的民俗料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1 只把民俗当噱头没用,“原真性”的实现是一个巨大考验和竞争壁垒。

做民族菜的餐厅不少,但真正“长青”的不多,大多数品牌出于成本、供应链、团队与开发能力的限制,只能做到“形似”,很难打动审美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刁的消费者。

而保持原真性得下苦功。代表云南风味的「一坐一忘」食材全部空运自云南,长期在云南上山下乡寻访、在最本土的菜市场里找灵感,90%员工是云南籍;而代表淮扬风味的「淮扬府·游园京梦」坚持安排食材买手从江南各地采购当季食材,足迹遍及江苏扬州、淮安、南京、杭州淳安千岛湖、江苏溧阳天目湖等极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食材原产地。

想把民俗当“茅尖”,就得真实地深入田野在地。

「一坐一忘」选自本土的新鲜食材与经过精心再设计的食物,既符合当代审美品好、又具有地方特色

作为京城顶级淮扬菜品牌「淮扬府」在2017年创立的「淮扬府·游园京梦」,2019 年到 2022 年连续 4 年蝉联大众点评唯一淮扬菜“必吃榜”餐厅,2020 年入围黑珍珠餐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微纪录片《听起来很好吃》第3集:蟹粉狮子头,由北京游园京梦的淮扬菜大厨刘扬出镜,展现从拆蟹粉到狮子头制作的全过程

1.2 用好“民俗”,关键不止口味,更在文化演绎和再策展。

民俗文化不只是一个食材库,更是一个内容体。民俗料理的另一优势正在于更能借势形成文化影响力。

还是以「一坐一忘」为例,他们以云南文化为基础,开过杂货铺、办过画展、出过杂志,也做过市集,也使得其品牌影响力超出了餐厅范畴,并聚集了更大的文化受众圈层。

「一坐一忘」持续推出的人文美食专刊封面

1.3 “做在地”不一定非得局限某地,流动和游牧也是一种方式。

和专注于某一菜系的「一坐一忘」、「淮扬府·游园京梦」不同,另一个近年来广受热议的品牌「食野山桌」选择了“游牧式在地”。藏区、川西、洱海边......他们在全国各地走访村落、探寻风味,就地取材,在自然环境中烹调、架设餐桌。

而这种具有强烈独特性和反差感的方式,也使得他们获得了大量关注和邀请。受邀参与录制露营美食轻综艺、受邀去往黄河宿集开设“野餐厅”并打造“大漠食野”菜单......在地民俗、自然野性加上某种持续带来新内容的“策展力”,融合成了一种现象级的影响力

食野山桌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野餐桌”

1.4 不想做太重?试试和民俗风做“轻跨界”

来自地方的食材与口味也在以“轻跨界”的方式融入新兴餐饮形态。譬如成都初开便霸榜某评的「汤之加里」即为贵州凯里酸汤与Bistro的融合。在中旅成都海泉湾,更具在地特色的「云里小坐」也成为到此度假客群的用餐首选。

位于中旅成都海泉湾的「云里小坐」

在“进击的地方风味”背后,是更具特征性的在地食物和更强的“设计力”与“文化力”的兼容并蓄。让人眼前一新的食材加上符合当代美学的品牌,共同成就了国潮大热中的民俗料理之风。

在地食材和精致烹调并蓄,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在地方民俗风味的风潮中,以西式烹调手法为主旋律的 Fine Dining 中也出现了一些“混血儿”。它们既具备高端现代料理的精致性与仪式感,也同时拥有对在地食味的深入挖掘与大胆设计

三年疫情对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冲击和影响,餐饮首当其冲。但精致餐饮却“逆势而上”,2021年的增长率达到近40%。

在类似“出门机会变少了,人更少、服务更到位的fine dining更让人放心”、“虽然不常在外面吃饭了,但心水的餐厅上了新菜单,还是不想错过”这样的心理之下,对于这些只面对极少数精准群体的品牌,“非必要”可能反而是一种机会。

2.1 区别于更本土、更自由的民俗餐,新式Fine Dining的基本盘还是精致现代料理。

对技术的追求、西式料理烹饪精髓的传承、分子料理等先进手法的运用、私人定制化的服务......这些依旧是新式Fine Dining的根本。

而所谓“新式”,则指向它们对本土食材的研发与运用,以及跨菜系风格的杂糅

譬如来自成都的「Co- Restaurant」,他们把自然、地域、人文和饮食文化有机结合,来自四川、山东、福建、广州、江苏、内蒙古、新疆各个地区的地方食材都被他们融入了食物设计;来自上海的「Charcoal Player」,糅合了天南地北的地方食材,并以炭烤为特色进行再演绎;来自北京的「Ling Long」,将中式风味的人文性和季节性在食材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Co- Restaurant」带有浓厚在地风格的精致菜品,左为福建泉州永春白番鸭,右为新疆阿拉尔羊脂、福建汀州河田河田鸡、四川成都青城山方笋

「Charcoal Player」2022年10月推出的菜单,融合了四川风味与法餐,从上至下依次为“黑鳕鱼,蓝口贝,臭豆腐,四川泡豇豆”、“澳洲和牛牛舌,剁椒,四川独头蒜”

「Ling Long」曾推出的季节菜品,左为兰州百合、四川鱼子酱、松叶打造的百合鱼子酱,右为四川花菇、山东和牛与西藏黑松露组成的冬菇和牛

2.2 “像策展人一样讲故事”,是特色,也是挑战。

大部分Fine Dining餐厅都以限定菜单为主打,而每张菜单从主题设定、菜品设计以及各种内容周边的组合,都带着极强的“策展性”。

而对于新式Fine Dining来说,其“策展内容”具有更强的在地人文性。「雏Chú」甚至和极其偏远的藏区寺庙冷古寺联动,推出限时厨房,给僧人做饭,到访客人可以与僧人同食。整个过程就相当于一次以食物和味觉为载体的特别策展。

「雏Chú」与冷古寺联名推出的限定厨房“在寺庙的一日三餐”

2.3 和酒店届的“安缦痴”之于安缦一样,培养“终身客户”是更多可能性的钥匙。

作为精品酒店中的传奇品牌,安缦在三十余年中,建立了非常稳固的客户群——这些人在选择度假目的地的原因往往就因为那里有安缦,被称为“安缦痴(Aman Junkie)”。而安缦认为这些人才是安缦最大的财产。

而这也是新式Fine Dining的一个显著特征,因其文化特征性和专属性,它们往往能消费者建立紧密的长期关系

而这种品牌信任和文化认同,使它们具备了更多跨界/迭代的可能。也许有一天,它们会从Fine Dining延伸出策展式集合店、度假宿居,甚至消费品。让我们拭目以待。

煮一杯新茶,这种新松弛感社交场景何以盛行?

● 随着#围炉煮茶#成为小红书话题破千万的冬日”新顶流“,更具氛围感、仪式感的茶饮体验成为潮流年轻人的周末新宠,喝“新茶”成为都市青年的一种新型社交方式。中式茶馆不再只是老一辈的专属,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热衷于茶这种更具松弛感的新社交场景。

从“围炉煮茶”这一时下热点,我们可以窥见茶饮所附带的情绪特性

丰富多样的茶点、三五好友的聚会、围炉而坐的暖意,再加上烤橘子、烤柿子、烤年糕等带着互动乐趣、记忆味儿和自然氛围的组合体验,这些加起来形成一种温暖而疗愈的情绪氛围。

3.1 作为新时代的疗愈品,年轻人们从新式茶饮里找到了“现成的松弛感”

茶饮曾一度被年轻人们当作“中年生活方式”,这一印象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斟酌之间的礼节、仪式和规则带来的拘束和压力,在年轻人眼中曾经颇显“老气”的传统文化环境与用具,以及系统化茶种知识所带来的兴趣门槛等等。

但事实上,哪怕是在传统语境中,茶也分为精英的茶(往往呈现为茶道),与市井的茶(譬如四川盛行的露天街头茶馆、盖碗茶)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

成都著名的街头茶馆「彭镇老茶馆」,图片由王宏拍摄

在历史学家王笛的著作中,曾提到一百多年前,西方的传教士来到成都时,发现这里的茶馆近似于西方的街头咖啡馆,是非常重要的休闲空间和地方公共空间,人们在这里喝茶、摆龙门阵,一坐就是一整天,可谓最具根底的“松弛场景”

而随着当代品牌主理人、创意工作者对传统文化进行吸收与再造,茶饮之亲切、洒脱的社交氛围,贴合自然、东方韵味的美学风格舒适、随性和自由感等优势开始凸显。

「元古」的奶香金萱——一种高山乌龙茶,可热饮也可冰镇

3.2 对自然、在地与内在疗愈三大要素的呼应,显化为“一拍就出片”的传播力

在生活方式即社交货币的当下,每一种生活现象的盛行,总伴随着一种美学风格的流行。

而新式茶饮所囊纳的一系列符号——自然户外的场景、缓和安宁的氛围、带着手工温度的器皿、炉火烤柿里透出的亲切和暖意......对于常用各类社交平台打发碎片时间和处于信息焦虑下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具有魔力的画面慰藉。

其结果就是大量内容在各类平台的盛行,2022年“吃茶去”相关小红书笔记同比上升达到532%。这也进一步刺激了新式茶饮在品牌端和消费者端的发展。

在各路社交平台大受欢迎的煮茶场景,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hinh|哼仔

3.3 茶只能“斟饮”和“围炉”吗?跨界和设计正在改写这个品类的基因

围炉煮茶作为热门一时的话题,和往年的煮红酒一样,受到季节性的限制,终究会走向终点。

但就茶饮这个大门类来说,发展态势可能才刚刚开始。一些更具前瞻性的品牌正在从不同角度突围。

譬如「一念草木中」这类新锐消费品牌的异军突起;打造以茶为核心和基础的杂货铺,融合茶、餐、酒元素,成为各类快闪常客的「tazaTe大地茶场」;融合创意茶饮、社交空间、创新零售,在上海开“茶博物馆”的「tea’stone」;融合节气下午茶、中式创意餐酒和艺术展览的「元古」等。

「tazaTe大地茶场」极具特色的产品包装,他们长期通过不同茶口味的“酿造”与各种不同的元素进行跨界

「tea’stone」的茶饮和它开在上海的茶博物馆

融合了节气下午茶、中式创意餐酒和艺术展览的「元古」

逐渐占领年轻人衣橱的时尚圈新势力?

● 从2018年“国潮”在纽约时装周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到现在短短3、4年间,中国原创服饰完成“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逐渐占领新青年们的衣橱,甚至某些品牌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新一代革命者”

从感受上来说,“国货羞耻”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但倒也没有太多优越感,而是进入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状态:平等。

平等意味着评价标准和选择机会的均等,没有歧视和偏见,大家都在设计和体感上见文章。中国设计既不再是象征廉价与差品味的标签,也不再成为粉饰的借口。

4.1 当代创意工作者们的民族自信,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挖掘和再设计,塑造了新的局面

以已经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ZIGGY CHEN」为例,从研发新面料到融合东西方剪裁的设计,其整体设计具备东方的风格化气质,但没有明显的符号框定,相反呈现出某种独到的艺术性和文化张力。

和其类似,一批新锐创作者在学习并致敬传统的过程中,也在持续创新和突破,这一过程在市场、消费者和品牌之间产生了一种正向的循环。

比山本耀司还贵的「ZIGGY CHEN」,其80%销售来自海外

4.2 鲜明而独立的美学认知及社会意识,非“新中式”也能脱颖而出

不单单是中式风格的演化和输出,在新一代中国原创品牌中,许多已经形成了鲜明而独立的美学主张。

比如被“内衣教母” Jos Berry 称赞为“新一代革命者”的「VOIMENT吾们」,其所倡导“不激进地将主观美学认识及社会意识, 以贴身衣物的形式传递给世界范围的受众群体”,以及对女性的关注和鼓励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认同。

以及对“日常感”进行恰到好处再设计的「ATE SIMO」,其对自然穿着中的多样细节的打磨、对复杂夸大设计的摒弃也创造了一种新的美学系统。

也包括独立设计师苏五口创立的品牌「ok center」,也以文化策展的方式创造出了备受关注的独立风格。

「VOIMENT吾们」成立不到一年,便成为第一个入选世界范围内最权威的巴黎内衣展Unique by Mode City-Exposed展区的的中国品牌

由视觉设计师(Ate) 与服装设计师(Simo)共同创立的男装品牌「ATE SIMO」

以本土音乐和文化为核心的社群品牌「ok center」,拥有服装、鞋履独立品牌

经过十年沉淀,中国原创家具终于突围而出?

●新一代中国设计力量的发展与成熟影响着更多行业,家居也是其中之一。经过五年的“入门期”,家居品牌和消费者都逐渐进入“成熟期”。而这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2022年,中国原创家具消费额整体增长超过了40%,远超进口家具。

5.1 原创设计家具品牌经过长达数年的“入门期”,开始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原创设计家具并不新鲜。刚开启北京郎园station新店的「ziinlife吱音」即将迎来十周年;「梵几」用一场展演“寻河”为自己庆祝十岁生日已是两年前的事情。还有「失物招领 Lost & Found」、「木墨」都已跨过十年这道门槛。

2022年中,中国原创家具销售额整体增长了40%,远远超过进口家具;近五年,国产家居品牌的搜索热度从47%提升至75%,超进口品牌近三倍。

家居也正在成为载体和纽带,链接更多生活方式类型,成为一种“入口”。比如以家居为主体,集合了30+中国原创家居设计品牌,融合了植物、用品、香氛、疗愈等多元内容的「House of Heddy」。

「House of Heddy」,这里汇集国内众多⼀线原创家居设计品牌:吱⾳、周宸宸、蔡烈超、STUDIO SOSLOW、STUDIO KAE等。同时,还能看到国内原创⾹薰品牌handhandhand、KASE嘉私、6PM、WHOOM5.等品牌的产品

有独特设计风格及主张,提倡“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ziinlife吱音」

忠实于材料天然的真实质感,主张将人们过去对于物品的情感召唤回来的「失物招领 Lost & Found」

5.2 家居领域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断代,创造了过去十年等待激活的潜力市场

家居行业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在大部分时间中,市场消费的主流选择都是风格化标签下的北欧、美式、日式、现代简约等产品。

而本土的产品更多是模仿,对于在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断代的。摆脱模仿和抄袭、找到原创设计和文化自信,是一个等待激活的潜力市场。

因此,和服装类似,随着设计力、设计消费意识的全面提升,原创设计家具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东方风格是基础,但不是局限。许多原创品牌也开始建立去风格标签化的美学主张。

创立于2010年,提倡“生长于野,安于室”的精神哲学,一直在探索和思考“什么才是中国人未来的家具”的「梵几」

工业时代下,人们更热衷于有温度的“物”?

●在传统风格与在地文化兴起的大势下,区别于流水线制作的工业品,通过人工打磨、拼接、编织的传统手工艺品所带有的温度与独特性更受新一代消费者的偏爱,以民艺再造为特色的市集、生活节、消费品牌、体验内容开始出现并盛行。

6.1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被设计的传统”开始向真实日常生活回归

和其他的中国原创设计类同,民艺也受到了传统文化复兴大潮和本土文化、设计力量崛起的双重影响,并在当代消费者更加渴求日常物品的温度和精神慰藉的消费倾向推动下形成了一种消费现象。

2022年11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香奈儿文化基金共同呈现了一个两年计划,第一季包括两场展览,主题是“手艺再兴”。同期,卷宗Wallpaper将五周年专题定为“手艺”。

图为建筑师罗宇杰为《卷宗Wallpaper*》五周年刊构思的特别版封面

展览现场,刘庆元、杨小满合作的《碧山刻记2012》©️刘庆元

2022年12月,天目里和木墨、新造工艺商店甚至围绕手工艺发起了持续近一个月的新造工艺生活节,包括市集、展览、手工坊、快闪商店等一系列形态。

天目里「新造工艺生活节」,主题为“物友常伴”,强调有温度的物品给予人的陪伴和治愈

6.2 如何做到“回归真实生活”,关键在于如何使传统技艺/风格融入现代生活

单从技艺和风格的角度,其实是没有时代局限的。

以专注于器皿修复的「意识浓缩」为例,单论锔瓷和金缮,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离生活有点远,更像是“收藏品”和“纪念品”。

但如果抛去“陶瓷”这个载体,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留存并修复的物品——旅行收集回来的可乐瓶、心爱的小石头、小时候的玩具......这些也都可以纳入他们修复的范畴。而这也才能真正使这项技艺“回归现实生活”。

「意识浓缩」为客人修复的物件,除了杯碗碟,还有许多其他东西,比如收藏的石头、现代风格的灯具、首饰等等

与此同时,更多通过现代设计为传统手工艺赋予活力的品牌也在获得更多关注。

包括将传统文化和传统手艺进行再现和再造,传递在地之美的「自然造物」;将传统文化给予国际年轻化解读,将中国民族珠宝推向世界的「soft mountains 软山」;发掘并集合一群拥有鲜明东方根骨的本土设计师与手作家,除了物品,也在通过一系列的创意短片、播客、图文专题、纪录片、出版物以及讲座等多种形式传递精神与文化的「方凹Unforma」等。

而从现象中究其根本,我们会发现民艺已经超过了其物件本身,它是一种生活反思,是一种在“风险社会”时期,囊括了乡愁式的情愫与泛人文关怀的群体共鸣

跨越500000公里、200多个村落,「自然造物」完成民艺再造项目超过20个,拍摄纪录片300多部,拜访手艺人超过1000位,拍摄资料照片超过1000000张

以民族手工艺为特色的珠宝品牌「soft mountains 软山」在2019年被全球时尚杂志《Vogue》评选为中国七大最优秀的新锐珠宝设计师品牌之一,并先后被全球时尚商业杂 志《Business of Fashin》《T magazine》《WWD》等媒体报道

与中国原创香氛品牌「观夏」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东方美学器物品牌「方凹Unforma」,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大量关注

香水/香氛异军突起的背后,是什么在驱动?

●香水正在成为全球和中国市场化妆品品类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而中国市场的增速将达到全球该品类的3倍左右。以香水香氛为代表,在疗愈成为趋势的大环境下,中国消费者正在形成某种对香味的依赖

7.1 疫情催化了对自然与内在疗愈的渴求,气味疗愈在短时间内成为当代“精神刚需”

从某一个阶段开始,香氛开始大面积出现在大家的书桌、办公桌,或者成为送礼物时的头号选择;各种新兴香水/香氛品牌也开始成为各类快闪、品牌跨界的常客。

形容香水香氛像纪录片、文献般记载着生活故事的细枝末节的「闻献DOCUMENTS」,用百分之百 in-house 的逻辑,重塑中国奢侈品牌。

气味绑定了自然和疗愈。从线上开始占据市场,又在上海湖南路、杭州天目里引发排队热潮的品牌「观夏to summer」,除了其所强调的东方根底,也在放大疗愈这一属性。

它早期曾入住四季酒店水疗中心,也曾与瑜伽运动品牌Lululemon合作,在门店中为消费者提供试香。

从东方植物的香气打造到与东方文化、故事的深度融合的「观夏to summer」

而由「在地文化」独家打造的全球小众沙龙香嗅觉博物馆「白鳥之歌」则提供了另一种情绪价值。

他们将从全世界搜罗来的有故事的香气,呈现为一种具有诗歌式浪漫情怀的艺文空间,成为一个“新型精神驿站”。

由「在地文化」独家打造的「白鳥之歌」

7.2 在产品塑造和场景构建上的张力,使气味品牌成为家居、艺术、植物、自然、疗愈、音乐等元素的新纽带

另一个原创香氛品牌「handhandhand叁手香氛」的创始人是三位设计师好友,将其出色的设计功底与钟爱的美好香氛结合,调香于他们就像创作广告影片一样。其创立以来,发起多次跨界联名活动。家居品牌、艺术家、乐队......气味成为了一种更开放和更直接的表达载体,各种文化都可以与之产生化学反应。

在这个“万可策展”的年代里,香水/香氛的跨界优势也成为其快速增长的密码。

「handhandhand叁手香氛」和各种不同类型品牌的跨界合作系列

年轻人们怎样把“种多肉”“玩块根”“养小众植物”变成一种新型社交货币?

● 伴随着当代都市年轻人工作压力的增长,大家开始选择从身边简单的事物着手,追求更加舒适松弛的生活状态。继喝茶、爬山之后,退休群体的又一大生活爱好被都市青年们盯上——养植

8.1 养育之乐、潮玩收藏、解压治愈......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植物上瘾者

植物的潮流化,国外比国内早4-5年,关于这种风潮,可以从《BRUTUS 特别选集:新·珍奇植物》中找到线索,从马达加斯加到美国新墨西哥各种块根植物的特点和养殖技巧,一应俱全。

甚至街头品牌Supreme还出过一个活体仙人掌钥匙扣。还有人把有名的长寿大碗改造成植物盆。

与之相应,植物也开始具备潮玩收藏的特点。“见植如见我”,收藏名贵品种、搜集奇异块根植物......植物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展示型消费和社交货币。

从上至下依次为:《BRUTUS 特别选集:新·珍奇植物》及内页;Supreme的长寿大碗改造成的植物盆

8.2 从大世界到小美学,植物变成了年轻人「松绑紧张反复的生活、回归自然本能的媒介」

在国内,植物潮流化是近两年开始兴起的事情。疫情使大家更关注室内美学,而“养植”这种既能在方寸之地贴近自然,又能从生根发芽、抽条开花中找到生之活力的“轻美学”带给大家沉浸而持续的满足感。

植物也从种植观赏,演变到表达个性与情绪。如何打造新的养植场景,研究又好玩又好看的植物成了颜“植”青年们的新热潮,也成为品牌们研究的新课题。

一系列以植物为主题的新生活方式品牌开始崭露头角,包括把植物花车做成「流动的装置」,并在各种市集、快闪中将独立的植物美学推向公众的「Brumaire 雾月」;凭借轻松的幽默与浪漫,卖植物的同时贩卖设计的「超级植物SUPER PLANTS」;从打造英式自然园艺收藏IP的「Dawn of Mountain」;专注用植物带来情绪疗愈的「鎮上Botany」等。

每次一现身在各种市集、咖啡店、美术馆,都会成为人气打卡点的「Brumaire 雾月」

成立“植物杀手俱乐部”,用植物玩出各种有趣花样的「超级植物SUPER PLANTS」

致力于推广植物疗愈的植物体验馆「鎮上Botany」

「Dawn of Mountain」植物收藏者们的乐园,你能在这里找到各种珍稀品种

人宠亲密关系进一步升级,学校、超市、沙龙……有多少宠物生活方式细分场景应运而生?

● 持续化的老龄化和单身浪潮,同时伴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居家,宠物为人类提供的情绪价值日益凸显,宠物逐渐升级为重要的家庭成员,各种消费与服务也呈现“拟人化趋势”

9.1 宠物不再只是附庸,更多平等观念诞生,人宠关系加速升级,即将迎来3.0阶段

从消费市场角度,国内刚从1.0宠物禁入阶段进入到2.0宠物友好阶段不久。

一些公共场所开始尝试宠物准入+提供相应的管理和服务;一些消费空间开始以宠物友好为特色吸引消费者;宠物专属消费&服务空间开始出现。

而随着人对宠物的情感依赖进一步增强,宠物越来越成为真正意义上“家人”的角色,呈现一种平等共生的趋势,这或将推动人宠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一些人宠平等化的体验场景开始出现

9.2 宠物“精养”推动宠物消费拟人化趋势,生活方式多元化

同时,随着拥有更文明养宠理念、有更高可支配收入、更把宠物当家人看待的“宠物精养人群”开始大量增加,“宠物精致生活”需要也在水涨船高。

其本质是将人的需求对宠物的平移。因此,人的各个生活方式类型——衣、食、住、玩、学都开始产生宠物版的“镜像”,一些新兴品类和服务产品也在涌现,医疗、保险、摄影,甚至殡葬、传心。

以「蛋黄宠物EGGY」为例,创立了全球首家宠物旋转餐厅,以及宠物友好餐酒吧和高粘度的社群活动,建立其社交属性;在宠物社区建设和产品研发设计上有前瞻性的市场洞察力。

「蛋黄宠物EGGY」有完整的宠物养护、宠物餐厅、宠物周边、宠物活动策划的体系,也是一个代表年轻、潮流、时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的宠物友好圈

LV、Gucci、Thom Browne等奢侈品品牌相继推出宠物服装;一些宠物专供精品餐厅出现;宠物专属酒店兴起,阿那亚也重磅推出宠物酒店「犬舍」;各种宠物学校、培训班、上门私教开始涌现;宠物食品、用品也开始向精致化方向发展,出现了「MARSMART火星宠物超市」这类高品质宠物用品集合体。

其背后是“精养”人群将养宠物的态度作为自己的生活主张的表达,“我养什么宠物,养得怎么样,就代表我是怎样的人,就跟养娃一样”成为他们的新主张。

这个群体在城市中也开始聚集为高互动性的圈层,类似「蛋黄宠物EGGY」「PAW HUB」这样的综合性宠物社区中心也开始成为一种趋势。

北京首家专门为宠物打造的集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为一体的宠物生活空间「MARSMART火星宠物超市」

位于深圳的「PAW HUB」,结合了宠物护理、社交互动、宠物用品零售及咖啡厅,一个让宠物家庭有归属感的社区

9.3 人宠亲密关系的进一步关系进化或为下一个突破口

虽然人们与宠物的关系在不断“家人化”,但处于对动物习性的不了解,以及城市生活场景对宠物本能的限制,一些“行为问题”和潜在的矛盾也在激化。

其所带来的就是宠物心理问题的普遍化,以及弃养和流浪动物问题的愈演愈烈。

而这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主张:提倡人们了解动物行为本质、并通过自然疗法等方式加深情感链接,从而改善人宠亲密关系,这或将成为这个行业的下一个突破口。

与此同时并现的是,以宠物生活方式为基础,具有文化特性的品牌也在进行类似的观点表达。以「pidan」为例,他们除了“本行”做产品,还于22年首推品牌独立刊物《不辨的日常》、在品牌主张“公益计划”的基础上成立“pidancare”公益基金,和各种参与动物保护的机构/IP对话、做展览、发起分享讨论......人宠关系正在从消费现象变成文化现象。

从上至下依次为:「pidan」的产品;和收养了超过10000只动物的上海报恩寺智祥法师的对话;推出的独立出版物《不辨的日常》

“轻户外”正在成为城市必需品?

● 2022年开始,一股“户外热”开始席卷各大城市。露营、夜跑、骑行成功荣登当代年轻人的“新铁人三项”,滑雪、飞盘、桨板等轻户外体验成为社交平台热门话题,飞盘更是跻身最受年轻人喜爱的新潮运动。

10.1 疫情加速了城市人群的“出逃”,户外和自然成为新的向往和慰藉

随着城市娱乐空间和远方目的地受到限制,对城市的失望,加上疫情所激发的对自然和健康的追求,城市近郊短距户外出游逐渐变成了“主流选择”和“生活必需品”。

「WildCalling荒野召唤」组织的户外体验活动,“去野”成为新一代群体的生活向往

10.2 更低门槛的“轻户外”生活方式盛行,比起体验,更像一种风格

人们和自然的距离也在不断拉近,当对户外的“轻尝试”成为大众选择时,也激发了“轻户外”这一生活方式消费市场。

一些具有鲜明美学特征、倡导着独立生活主张的品牌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包括将电助力自行车的改装变成一种独特风潮的「EBIKE DESIGN STUDIO」;专注于野营体验,户外探险的「WildCalling荒野召唤」;传递慢生活理念的自行车品牌「tokyobike」;专业打造飞盘社群,推广飞盘文化的「辣骄飞盘」;在麓湖和中旅成都海泉湾等湖区项目中提供了丰富而高品质的水上运动体验的「PLAYMORE带你玩冲浪俱乐部」等。

以电助力自行车改装为入口,倡导轻骑行文化,并成为各路市集、快闪常客的「EBIKE DESIGN STUDIO」

在去往“荒野”的旅途中,将音乐、艺术、环保、教育、美食等内容融入露营体验的野营体验品牌「WildCalling荒野召唤」

具有鲜明美学特征,常举办各种圈层活动,也是许多主理人和生活达人首选的「tokyobike」

「辣骄飞盘」,成都本土第一家以打造飞盘社群、推广飞盘文化为业务的专业俱乐部

集吃喝玩乐一体的水上极限运动「PLAYMORE带你玩冲浪俱乐部」,致力于推广尾波运动,为空间注入更多玩法,“玩是正经事”是品牌的精神

时尚业也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从奢侈品牌、设计师品牌到各类运动品牌,各类联名、户外主题副线层出不穷。

Gucci与The North Face推出联名跨界;Prada推出户外特别系列“Prada Outdoor意趣花园”,并在荣宅打造了一座私人花园,用吊床、野餐篮、飞盘、瑜伽垫围绕产品打造了“Glamping”风的场景组合。

Gucci与The North Face的联名跨界系列

“Prada Outdoor意趣花园”在荣宅打造的私人花园

这种兼具情绪价值和健康价值的“解压式健身”是怎样流行起来的?

● 当主张“躺平”的年轻人开始主动成为跳操的“刘畊宏男孩/女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运动融入日常,除了传统的健身方式,一些更具日常性、娱乐性、社交属性并且更能提供情绪价值的新型健身运动方式成为新选择。

音乐+运动+时尚+轻社交,新型健身运动给年轻人们提供了兼具情绪价值和健康价值的新选择

有不少人去体验过「SUPER MONKEY 超级猩猩」后,说“这比蹦迪还爽”。他们把所有的课程进行了多样化改编,配合绚烂的灯光,将课程打造成了热力十足的健身Party。

一方面,时下的都市年轻人比以往拥有更强的健康焦虑,面对着亚健康、睡眠以及各类情绪问题;另一方面,传统健身房的“被销售支配”、“办卡恐惧”又让他们望而却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模式、产品到社群都全面更新的有氧塑形健身成为了他们新的“解压地”和社交场。

包括全能店、瑜伽店、单车店、亲子店、CrossFit、体能店和全天候开放的自助式健身舱的「SUPER MONKEY 超级猩猩」

与此同时,以女性群体为主的都市新中产们,也开始将瑜伽、普拉提作为日常生活方式。

其中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对找回对身体的感知和掌控、激发自信的“精神刚需”,以及同时解决颈椎、脊椎、体态等“办公室病”的“生理刚需”

因此,以2016年进入北京并成为北京最大的普拉提教学机构的「Real Pilates优体普拉提学苑」为代表,提供瑜伽与普拉提专业指导和舒适场景,并结合中国人的身体特征进行定制化课程开发的品牌也开始成为都市消费者的热门选择。

2022年入驻杭州天目里的「Real Pilates优体普拉提学苑」

“消解精神内耗”成为最重要的“精神刚需”?

●处于普遍焦虑下的当代年轻人们开始关注一种新的健康生活方式——疗愈。区别于传统的“修理”身体坏掉部分的治疗方式,疗愈鼓励大家建立与自我内在的联系,发掘身体的自我潜能,从而接收更多正向能量,让身心自然修复。

呼应内在疗愈的普遍需要,年轻人的情绪出口从“释放”走向“内化”,提倡重建自我秩序的各类体验开始流行

在近几年中,年轻人消解情绪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释放”是主流,从运动到各类释放压力的刺激体验,也包括各种“以毒攻毒”——譬如酒精、吃甜食、游戏、购物。

但在今天,他们开始意识到情绪的根源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内耗”,是一个长期问题。因此他们开始用更平和的方式,尝试找到长期、可持续的内在慰藉,建立自我秩序并取得内在平衡。

涵盖冥想入门、颂钵铜锣疗愈、声音疗愈、印度古典瑜伽、轻断食静修、辟谷静修等课程的「YoYoStep静修中心」

这样的背景下,疗愈开始进入他们的视野并走向细分,延伸出森林疗愈、声音疗愈、芳香疗愈、艺术疗愈、正念疗愈等多种热门衍生。

疗愈类体验内容也成为商业空间、汽车、时尚等领域的热门跨界选择。这个过程中,一些以疗愈为主题的品牌开始崭露头角,包括推动将正念作为日常生活方式的「Heartly Lab 哈梨冥想」「FLOW冥想」;融合了全维体验场景与大师建筑的整合健康生活目的地「音昱OCTAVE」等。

由万邦集团第四代掌门人创立,融贯中西的正念生活体系、融合大师建筑与疗愈设施的「音昱OCTAVE」

倡导并践行 mindfulness 正念生活方式的创新品牌「Heartly lab 哈梨冥想」,曾与安克创新Soundcore、小鹏汽车、嘉人时尚等在科技、时尚、消费领域等 50 余个全球知名品牌进行跨界疗愈文化输出

“社交戒断式度假”更受欢迎了,宿居目的地开始“越远越热门”?

● 后疫情时代的都市新青年已经不再追风于人挤人的网红景点打卡,开始热衷于在假期去别的地方“躺平”,追求一种沉浸式留宿、疗愈式康养、社交戒断的高质量度假体验。

13.1 随着“换一种生活”成为度假渴望,偏远度假目的地重新开始流行

从已经历经了几十上百年的精品酒店发展过程来看,其实“远”是传统

就像著名精品酒店品牌安缦,其早期只开在极其偏远和人迹罕至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连手机信号都没有。而在新一代群体对自然的追求与对在地文化的热衷之下,那些原生态、商业化程度较低、人流稀少的冷门目的地成为首选。

中国第一个民宿集群「黄河·宿集」为宁夏中卫大湾村这个200多年古老村落带来另一种创新方式复兴;「既下山」选址标签性的目的地梅里雪山、怒江大峡谷等;「HYLLA LAND 物与岚·界」选址丽江白沙镇;疗愈系度假文旅品牌「不是居」酒店落址杭州市郊径山、中卫,也将开启黄山、冷湖;在中旅成都海泉湾,以温泉宿居为特色的「成都海泉湾美憬阁索菲特酒店」也常迎来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的度假客。

消费者与品牌们开始追求在地深度体验,回归自然的沉浸式玩法,“关机”“自然醒”“社交戒断”,关注真正意义上由内而外的身心放松

国内独树一帜的标志性目的地小型度假酒店「既下山」,以中国文化的四大历史文化脉络:滇藏茶马古道、北方丝绸之路、文人文化的发源地江南、蜀道山水为线索,选址于独特人文与地理的结合点

以天然温泉为特色,由法国雅高集团管理的「成都海泉湾美憬阁索菲特酒店」

13.2 宿居只是入口,他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生活目的地

当宿居品牌们开始挺进遥远的山野,如何内置自成一体的配套业态,并创造能增加体验时长的“驻留场景”成为了宿居品牌们的必考题。

从做酒吧、咖啡、餐厅、温泉,到开美术馆、建营地、组织在地定制旅游路线、做疗愈体验......以宿居为平台,如何完成更高品质、更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开发与资源整合成为竞争力的核心。

融合了酒店、咖啡馆、酒吧、艺术馆、户外营地等功能,自成一体的度假集群「HYLLA LAND 物与岚·界」,将野奢概念和团队从世界各地收集的VINTAGE家居收藏融于一处,同时代表着HYLLA审美的设计揉入在地性建筑

业态包含疗愈系度假酒店、疗愈旅程及疗愈周边产品的「不是居」。旗下首家疗愈系度假酒店「不是居·林」落址杭州。此外中卫「不是居·沙」正式启动,黄山「不是居·时间」、冷湖「不是居·火星」、富阳「不是居·云」正在筹开中

“浸入体验式学习”治好了当代中产的个人成长与亲子陪伴焦虑?

●虽然受到疫情极大影响,但各类以旅行+研学+冬夏令营/工作营为特色的学习兼体验型活动未来将可能成为一种热门趋势。

没有年龄界限,成为“更完整的人”的Life Learning(终身学习)正在驱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谈到研学营,最常见的是围绕自然教育的亲子夏令营/冬令营,譬如搭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系列营地课程和活动「丸学堂」。

在其研学项目中,孩子们可以和父母一起学习野外生存技能、应急方法,以及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进行户外搭建。这也是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体验内容,

提倡让孩子走进自然、探索内心并社会实践的「丸学堂」,围绕“自然教育&戶外生存、艺术创造、成长教育、运动体能”四个板块打造了“营地教育课程+活动”系列内容

但从“旅行+研学+工作坊”这个组成形态,以及Life Learning(终身学习)的内在驱动来说,研学营本质上是一种以知识为核心的平台机能。以「RoSSo」为例,它通过研学营搭建了学习艺术和设计专业的学生与优秀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机构/匠人工坊之间的平台。

还有许多项目都属于这个范畴。譬如针对民宿经营者,参访入住全国优质民宿项目的民宿研学营;深入地方,走访各地乡建的乡建研学营;带建筑/设计系留学生去参观全球经典建筑,并和设计师当面对话的观筑研学营,等等。

其背后是一种对深度学习并实地交流探索的成长性需求。

「RoSSo」国际艺术中心是一所专注于艺术留学规划、艺术作品集辅导、国际艺术设计资源整合的专业艺术留学咨询教育学校,以工作坊/研学营的形式推出了大量参与式学习项目

聚集成本越来越高,“线下看剧”却越来越热?

● 随着《乐队的夏天》《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综艺的热播,曾经相约看电影、唱KTV的年轻人们如今开始游走于各种戏剧、舞台剧、LiveHouse、脱口秀、喜剧等线下小型演出现场。

15.1 “非必要”的时代和长久的居家,激发了对沉浸式体验的渴望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线下看剧、看演出的机会似乎变少了,但另一方面,年轻群体似乎更热衷于各类线下演出。

从话舞剧、LiveHouse音乐演出、相声,到脱口秀、沉浸式戏剧等,线下小型演出现场开始了一股逆势向上的热潮。

在2021年五天小长假期间,音乐节、Livehouse、脱口秀线下演艺票房同比均提升逾250%,其中脱口秀观演人次更是同比翻6倍。阿那亚戏剧节、乌镇戏剧节等各类节事集会一次次刷屏。

当然,这其中也有各类综艺的推波助澜,以及脱口秀演员、话剧演员取代常规意义上的明星,带动了圈层性的影响。

脱口秀作为一种演出类型的流行,热播综艺脱口秀大会功不可没

2022年10月25日上午10时,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开票,朋友圈里弥漫起热闹的讨论。不到半小时,所有剧票都已经售罄。

据官方数据显示,这次开票有超26万人参与,最高峰值有15万人共同在线。

而在上海,小红书、豆瓣等社交平台上,“打飞的”来上海看演出的帖子随处可见,“拖着行李箱看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2022年乌镇戏剧节,依旧引发了现象级的关注

15.2 受疫情巨大影响的线下剧演提前“迎春”,年轻人们更重视“有实感的体验”

在此背景下,年轻人们开始形成“周末去剧场消费+刷剧”的消费习惯,类似「繁星戏剧村」这样以剧演为驱动的综合性体验消费目的地开始流行。

除此以外,基于戏剧、脱口秀的厂牌/俱乐部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由「一台好戏」制作出品的环境式驻演音乐剧「阿波罗尼亚」连续两年斩获中国音乐剧人气第一,成为中国城市演艺现象级作品,先后受到文旅部、央视、ELLE、出色WSJ、北方公园、东西文娱、周到上海等媒体的专题报道。

受综艺影响,“开放麦”也成为一种流行文化,作为最早一批定期举办开放麦的俱乐部,类似「过载喜剧」这样的品牌也开始走向公众视野。

集戏剧创作、剧场运营、驻场演出、文创空间、音乐现场为一体的跨界文化体验型剧场聚落「繁星戏剧村」

成立于2018年的新演艺厂牌「一台好戏」,强调制作品质与新消费生活场景的结合,制作出品的音乐剧「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荣获保利院线年度最受欢迎音乐剧

成都最早一批定期举办开放麦的俱乐部「过载喜剧」,笑果文化、单立人喜剧等全国众多喜剧厂牌成都合作伙伴,并且成功承办多场全国知名演员专场,主办2019成都接励城市喜剧节

“新式旧时髦”和“可持续热”的兴起意味着什么?

● 当下,可持续、循环成为新的生活主张,新一代消费群体对个性、小众、独立审美的追求胜过对新品的占有,中古、vintage、复古风格因其稀缺性与独特性,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成为新一代时尚达人们标榜自我,彰显独特品味的选择。

16.1 二手/中古/循环热仍在持续,其背后的两大驱动力:可持续和审美独立

自然热潮下,有机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物品、材料的二次循环与价值再生成为极具影响力的生活主张。

与此同时,“复古未来主义”这一词汇近年来也频频出现在时尚评论文章中,Y2K美学、千禧年风尚、经典现代设计强势回归,在时尚设计领域掀起新的创意风潮。

一方面是消费社会下,可持续与循环的呼声与思潮让更多人开始“转向”,不再只追求与时俱进的新品;另一方面则是逆流回溯的个性化审美趋势的影响,“时间的印记”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

「玩具回春堂」是一个艺术创作小组,把失落的、无用的事物搜寻回来,通过再创作后焕发第二春,以概念玩具、艺术装置、漫画、故事、视频等形态呈现

16.2 面对二手商品非标准化问题,具有独立选品逻辑与美学风格的“买手”型机构成为新趋势

在二手商品交易中,没有标准可循,交易双方常因商品质量以及新旧成色等问题产生纠纷,在这一背景下,有特定选品逻辑和标准,更值得消费者信任的vintage买手商店、中古集市、循环商店也开始成为热门选择。

以中古家具集合生活方式品牌「Hodays」、复古生活美学空间「Goodone旧物仓」、循环商店「多抓鱼」、鼓励旧事物回收再创作的「玩具回春堂」等品牌为代表,一种“新式旧时髦”正在席卷整个消费市场。

集合了中古及古董家具、国内外甄选设计师家居家具品牌、原创家具、产品租赁和活动策划的多元化生活方式品牌「Hodays」

国内最大的旧物循环平台,也是一座复古生活美学的综合服务空间,经历了多年旧物采集和对复古美学的探索,陈列着近100年间的日常生活旧物的「Goodone旧物仓」

为什么都说“纸媒渐微”,独立杂志和做杂志的品牌却越来越多?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都说纸媒渐微,优秀的独立杂志品牌却在接踵出现。在消费市场上,从地产到商业,品牌们也纷纷开始做起了杂志

17.1 作为一种特有的“知识尺度”和沟通方式,杂志代表着追求独立思考和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主张

近年来,杂志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了。

《Design360°观念与设计》《BranD》等在设计圈和品牌研究多方面有深度研究与促进行业交流的创意杂志,成为许多设计师和创意人书架上的灵感收藏;《BE WATER JOURNAL水象》《magazine into》等一系列具有鲜明文化符号性的新兴独立杂志也开始逐渐走出小圈层;乃至更多的品牌,包括社群地产、商业、消费品牌也开始尝试“做一本杂志”。

创刊于2005年,亚洲著名专业综合设计杂志《Design360°观念与设计》,荣获多项国际奖项,在实体杂志之外,亦在多个在线平台为读者带来各类前沿设计资讯及深度内容分享

创刊于 2012 年,亚洲首本洞察全球品牌设计的创意杂志《BranD》,通过每期不同主题,关注设计对未来品牌与生活的未知影响,预测未来品牌设计的新范畴;根据每期主题来玩儿不同材质、不同呈现形式的创意封面也让很多爱好者果断入手收藏

创刊于2017年,《BE WATER JOURNAL水象》以纸质年刊为核心,目前共有4期,分别探讨了传统与当代、人与科技、人与自然及可持续生活方向的议题

创刊于2020年,关注设计在中国的独立杂志《magazine into》,issue 0《草稿Sketch》收集了5位中国设计师的真实手稿和产品研发过程的原始材料,issue 1「MADE-LAND 制造地」聚焦设计师和工厂的关系,issue 2「almost famous 几近成名」关注独立设计师的生存状态

「三顿半」制作以街区咖啡文化为主题的返航系列刊物《咖啡、街区与对话》等;「pidan」上线首本刊物《不辨的日常》,联合艺术家、摄影师记录小动物的日常;「小红书」延续“Inspire Lives”的理念,推出记录和指引年轻人“万分之一种生活”的系列刊物《about关于》;「江小白」推出系列刊物《瓶子星球+》链接人与酒与美好事物,呈现城市中当下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文化;此外还有观夏《昆仑KUNLUN》、优衣库《LifeWear》、百联集团《上海百货》等。

杂志成为品牌们传递内容、表达态度的新途径。区别于互联网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杂志纯粹、完整的表现形式,更能准确、深度地传递品牌的美学和态度。

三顿半推出的返航系列刊物,《咖啡、街区与对话》与134位咖啡师对话,《物件、生活与想象》记录101个咖啡馆小物件,《移动、旅程与风景》探访111家咖啡馆附近一公里

17.2 对消费者而言,杂志也成为一种自我身份表达与获取认同的方式,这使杂志成为一种精神链接点与认同载体

杂志与生活方式历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旅行、露营、复古、素食、咖啡,乃至千禧、植物、元宇宙,都有专注并持续探讨其内容的独立杂志。“受众精准、文化独立、风格鲜明”是这类杂志的共同特性。

因此,在消费者层面,这类杂志也在“社交货币化”,他们也在通过对杂志的收藏与分享进行自我表达,并取得同类群体的认同与共鸣。

社交平台“小红书”联合“后浪出版公司”共同出版了首部生活系列读物《about关于》,第一本聚焦11位创意新生代的人生经历,第二本是一份基于科学与趣味的当代健康生活提案

这个“万可策展”“人人皆策展人”的时代,催生了哪些展览新品种?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展览开始层出不穷,以及各种类型的品牌都开始尝试通过展览来推动跨界联创与品牌表达。消费者端,“看展式社交”也开始流行,看展前有攻略、看展后有分享和互动,大大扩张了展览的生命周期和影响面。

18.1 大大小小展览盛行的背后,是一种新文化组织方式的兴起,它为新一代消费者创造了更多元的体验&社交场景

近年来,各个城市的展览开始大量增加。

尤其是小型的个展、群展、商业跨界展、创意快闪展。上小红书搜“展讯”,每个城市都能找到数十个正在呈现中的大小展览。

一方面是“大家更愿意表达了”。从综合性社区、商业地产、消费品牌等综合性机构,到设计工作室、插画师、摄影师、社区工作机构等各种独立创意机构,都更愿意用“策展”来系统性/创意性地进行观点表达、资源整合与价值输出。

BadBook Market坏书展是由BranD杂志团队主导策划的一个专注传播“坏“文化的图书活动,起因是团队看到身边各种各样书籍在运输途中都遭遇到大大小小但不影响正常阅读的破损,希望通过一场主题活动让这部分书籍展示出来,让合适的人带它们回家

艺术家曾稀为“Burberry 博界”创作的公共艺术装置,以瓦砖和苔藓对“成都符号”进行了新的诠释与表达

另一方面,新一代创意及内容工作者的成熟与公众审美意识的整体提升也推动了表达方式上的创意化与系统化

单一的DP打卡或者缺乏内容深度和想象力的内容已经难以获取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注意力。

作为独立艺术策展机构的代表,DEFRAG STUDIO 输出了许多有趣的展览,「SUCCULENCY:地壳漫游」系列巡展2021年在成都联合了许多生活方式线下空间,2022年也“漫游”到了长沙和深圳

18.2 学术、文化、设计与行业垂直的展览占比并不高,但它们代表着一种未来趋势

虽然“展火燎原”的态势已成,但偏学术、文化、设计的展览的市场占有率少得可怜,这和品牌们做展览的出发点有关,基于商业的品牌宣传与产品推广依旧是核心要素。

就时尚领域来说,西方在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同的策展人、博物馆从业者和学者在努力试图让时尚立足于博物馆,早在1971年,V&A(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这样的国立博物馆就开始向当代时装敞开胸怀。20世纪90年代后,更多学者和策展人开始从文化和学术的角度,加入“时尚在博物馆”的议题。

而国内受限于消费力爆发、市场发展、大众审美心智培养、新锐创作力成长的时间较短,而这些的逐渐成熟也将推动展览领域的下一次进化。

全球首个以城市和城市化为固定主题的展览「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立足其所在的珠三角地区急剧城市化的地域特点,关注全球普遍存在的城市问题,图为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奇点计划」旗下的主要IP「奇点艺术节」不断将国内外出色的独立创作者介绍给全国观众,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丰富了国内的独立艺术层面。已在广州、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独立主办了九届,超过700位创作者成为“奇点计划®艺术家”

都在提的“策展式”给商业空间带来了哪些改变?

● 随着注重情感和个性化表达的Z世代成为消费趋势主导,面对新的精神需求,商业空间的设计也开始步入新的阶段。各类商业综合体纷纷开始探索新的消费场景模式,其中也包括公共艺术驱动与策展式集合体

19.1 在“策展式”这一文化表达和场景营造的盛行下,商业空间也开启了数轮迭代,并演变为大大小小的策展式集合体

几年前,策展式成为热词,作为一个非常好用的标签,打在很多旧词上,诞生了一系列新概念——策展式零售、策展式商业、策展式书店,乃至策展式生活

其背后是一种新信息时代的关注度竞争,以及某种展演式的愉悦。这种普遍现状导致人们以一种编辑、策展的挑剔眼光观察世界,并越来越对具有独异性的内容充满好奇。

这一态势更加剧了商业领域在内容和表现力上的竞争,各种“卷法”层出不穷。近年来,越来越多零售品牌以“参展者”的身份,在有意“策展”推动下,集合成有趣多元、“自成一体”的集合体空间。

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类新型零售空间「hAo mArket好市」,在上海陕西北路和桃江路都有线下空间,短短一年时间内,先后举办过COS、OVV、DIESEL、STAFFONLY、KORRES、TRUDON、Liquides Imaginaires、 B&B ITALIA、lululemon、躺岛等时尚零售品牌的主题展

19.2策展式不止是一种风格和品牌组合逻辑,更是一种长效运营机制,也是对运营团队的极高挑战

从以时尚、生活方式和艺术文化为主题,一年举办数十场主题展的「hAo mArket好市」,到掀起“公园商业”热潮的「REGULAR源野」,乃至涵盖国内外百余个创意品牌的都市创意街区「现所」和零售、饮品、画廊、演出、展览、市集、发布、快闪等丰富内容的「INNERCO」,它们都具备某些共同基因——从场所到平面,一以贯之的鲜明美学风格;公共空间的精妙设计及使用;精准的群体画像,锁定特定城市圈层;“参与式”的开放机制与快速更迭的快闪内容......

这些是显而易见、人人可得的亮点,但也是贯穿整个定位、规划、开发建设到商业招引、运营过程的巨大挑战。

如果没有“策展人”这样的角色存在——不管是创始人、CEO还是精神领袖般的艺术总监,所谓的“策展式”就仅仅是空中楼阁。

以公园式商业+策展式零售为特色,引发现象级讨论的「REGULAR源野」,gregarious前后与ok center、HOJA×Open Object、梵几、凡几、KENZO等多个品牌举办过快闪展与活动

围绕设计、运动、艺术、户外生活方式而打造的都市创意街区「现所」,2022年在上海也持续开放了二期,目前入驻及合作商户近百家,涵盖国内外百余个创意品牌,很多”首店“也因此在「现所」中诞生

「INNERCO」位于成都老牌商圈盐市口改造后的青年潮流文化聚集地COSMO,是基于买手制百货演变而来的全新复合型空间品牌,其中包含零售、饮品、画廊、演出、展览、市集、发布、快闪等丰富内容

品牌化市集春笋般涌现,是什么在驱动?

●从城市边缘到商业中心,创意市集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且更有声量,愈发具有时尚感与烟火气,它已经成为新消费品牌试水线下的最佳选择,一些注重生活方式与美学的市集已成为不少新消费品牌走到线下的首选站点。

20.1 市集成风,甚至有点“过热”,内容同质化开始稀释消费者兴趣

一方面,市集为各种综合体、商圈、公共空间提供了“不更换商家也能带来新的商业消费”的低成本选择;另一方面,低廉的摊位费、短期呈现的低人工压力、高客流期望,也使市集成为新消费品牌试水线下的最佳选择。

其结果就是市集的“遍地化”。2021年上海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共44家,其中许多都选择在开业前期通过市集来提升客流。

随着大量市集涌现,突围同质化变得越来越难,创意标语与展板、天幕与露营桌椅、后备箱小餐饮零售、户外运动站点......这些曾经的“新鲜元素”也越来越司空见惯。

20.2 市集品牌化,“此时、此地”或成为下一步进化的关键

在白热化竞争下,市集也在进化。

一方面是市集的品牌化。主打小众生活方式设计好物的「凡几 Common Rare」;打造先锋时装体验社区的「LABELHOOD蕾虎街区」;vintage二手集合平台及市集品牌「NEED!」;以手工艺为核心的「双手做工」等,它们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策展、买手属性和品牌主张的周期市场,其再进一步就可能是策展式集合体或者快闪店。

另一方面是给予参与品牌特定主题或元素,并邀请推出与之融合的限定内容。

在传统在地与自然的大潮下,以时节与节气为主题的再创作与演绎,以及对场所本身、在地内容的再创作也会成为生产差异化内容的切入点。

「凡几 Common Rare」从市集起步,在上海的各个角落一次次聚集,也有去到不同城市,集合了各类小众设计品牌,已经形成了不可复制的文化社群。也逐渐延展更加多元化的领域,包括开设咖啡选品点、独立杂志、自媒体、插画展览、联名上下线活动等,有了线下空间「凡几 Cafe & Select Shop」

先锋时装体验社区「LABELHOOD蕾虎」,将社区的概念进一步延伸,打造出「蕾虎街区」,将线上活跃的诸多生活方式品牌及社交平台上不同的社群集聚到线下,突破了时装的界限,创造时尚、艺术、生活方式、餐饮等多元共融的邻里场景

木墨旗下以手工艺为核心的市集品牌「双手做工」,成立3年来举办超过18场大型市集活动,与阿那亚、天目里、明月村等知名品牌合作

深受当下GEN Z喜爱,在“独特,时髦,可持续” 的生活方式探索上持续精进的vintage二手集合平台及市集品牌「NEED!」

共建团队

中旅成都海泉湾

中国旅游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中国最大旅游央企。旗下中国旅游集团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旅投资”),是中国旅游集团重点战略业务。

中旅投资积极探索社区营造路径,以中旅成都海泉湾作为全新试验场,全力实践落地属于中旅投资的社区营造提案。中旅成都海泉湾位于成都东部旅居胜地金堂,占地约2500亩,坐拥480亩湖区,具有舒缓隐居的美憬阁索菲特天然温泉酒店等度假资源,是中旅投资以美好生活方式构建的特色文旅IP,为城市带来别具一格的独特生活体验。

一筑一事

创立于2014年成都,致力于“观察世界的建筑与生活方式,有开创性地营造实践”,从新媒体发展为基于“内容”与“社群”的研究型创意机构,开创CCCC(Content-Community-Consulting-Creativity)模式。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